新闻详情

分解香港离岸公司做账报税存在哪些误区

2025-08-18 16:37:52
香港离岸公司做账报税

  香港离岸公司在做账报税的过程当中,存在诸多的误区,为了让哪些商家和投资者避免踩坑,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税务违规,高额罚款甚至法律风险问题,那么本文结合香港2025年最新税务条例和实践整理归纳,总结几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库网_图表电子表格纸金融发展银行账户统计投资分析研究数据经济证券交易所交易商务办公_摄影图编号4018857

分解香港离岸公司报税做账存在哪些误区


  一、零申报的滥用与误解

  误认为“无盈利即可零申报”

  许多企业认为只要公司未盈利或未主动开展业务,即可直接申请零申报。实际上,零申报的适用条件极为严格:必须同时满足无银行账户、无资产持有、无任何经营收支(包括跨境代收付)。若公司银行账户有流水记录(如注册资本注入、零星转账),仍做零申报,将被视为“提交不真实报税表”,面临补税+300%罚款及董事被检控的风险。


  混淆“无运营申报”与“零申报”

  自2023年4月起,香港税务局不再接受纯表格零申报,即使无实际经营,也需提交由香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活跃审计报告》,而非简单填表。若仅提交税表而无审计报告,会被认定为逾期未申报,触发罚款。


  二、离岸免税的认知偏差

  认为“离岸收入自动免税”

  香港采用地域来源税制,离岸利润虽可申请免税,但需主动向税务局提交申请并证明利润非源自香港(如合同签署地、客户所在地、物流路径等证据)。若未申请或举证不足,即使业务在境外,利润仍可能被认定为应税。


  忽略免税申请的合规程序

  申请离岸免税需同步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离岸收入证明文件(如海外客户合同、物流单据、跨境支付记录)。部分企业仅口头说明离岸性质,未保留完整证据链,税务局可追溯7年内账目要求补税


  三、审计报告无关紧要

  误区:认为审计报告仅为形式,选择低价代理导致质量低下。

  真相:审计报告是税务局审核的核心文件,会计师意见(Opinion)直接影响税务风险:无保留意见:合规性最高,税务局无异议。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可能触发税务局稽查,甚至冻结银行账户。

  合规建议:选择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持牌机构。避免低价代理,确保审计流程规范(如存货监盘、银行函证)。


  四、做账操作误区

  1. 凭证管理混乱

  常见问题:发票不规范:未标注公司名称、交易详情,或使用形式发票(Proforma Invoice)替代合规发票。凭证缺失:银行流水与合同、发票不匹配,或未保存原始凭证。

  合规要求:发票需包含公司名称、交易日期、金额、商品/服务描述。银行月结单需与交易凭证逐笔核对,保留电子或纸质备份。


  2. 收入费用混淆

  资本性支出误抵:

  误区:将设备购置、长期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一次性抵扣。合规处理:资本性支出需通过折旧(如机器设备按20%年率)或摊销(如无形资产)分摊。


  关联交易违规:

  风险:与内地母公司交易未按市场价定价,可能被税务局调整利润,补缴税款。合规建议:准备转让定价文档(如同期资料、可比分析),证明交易公允性。


  3. 年结日选择随意

  误区:年结日选择与业务周期不匹配,导致报表复杂化。

  合规建议:跨境电商常选3月31日(与内地财报同步)。贸易公司可选12月31日(利用两级税率优惠)。


  综合所述:通过以上误区的分解,君林集团建议,在香港离岸公司做账报税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带有持牌秘书的公司,委托事务所,避免低价代理风险,存在风险。建立财务制度,规范凭证管理,收入费用等。时刻关注香港税务局的动态。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在年结日前三个月启动做账审计。避免罚款等


相关资讯

189-3863-4513

相关服务

189-3863-4513
返回顶部